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陶藝】李起助(1959) Lee, Gee-Jo

李起助(1959)
Lee, Gee-Jo


之前介紹了台灣與日本幾位陶藝家,今天介紹一位韓國的陶藝家。
李起助先生,擅長將作品製作成三度空間的拼貼作品,創造出一件抽象的雕塑結構,並且在經過在器皿上的結構研究之後,將作品主題建築化並且利用這些作品來重新詮釋韓國白瓷。
圖面這件作品名稱為<儀式白碗>這是將傳統儀式中使用的白碗做重新的詮釋讓韓國白瓷能以不同的姿態得以延續。
作品名稱:儀式白碗
尺寸:39x39x21cm
年代:2006

標籤:

【攝影】Miwa Yanagi - 現代女性的包袱和綺想


在近幾年日本當代女性藝術家的崛起,整體而言,女性藝術家雖然少,但卻有一股令人無法忽視的力量。 Miwa Yanagi當然也是其中一位。

Miwa Yanagi
擅長使用攝影、CG 和錄像來創作獨特的作品。Miwa Yanagi大多的攝影和錄像作品對於藝術形式完美呈現與追求外,也深入的探討女性自我意識與日本社會結構的關係。 對於日本保守的傳統進行評論,認為正是這些傳統禁錮了日本女性,摧毀了她們的夢想。像是〈Elevator Girl〉系列,Miwa Yanagi將一個幽閉人性的現代空間描繪得淋漓盡致。還有這裡特別想提出的〈My Grandmothers〉系列,Miwa Yanagi找來2040歲左右的年輕女孩,與她們想像和討論50年後的自己,然後經由特殊化妝、攝影和電腦後製,使年輕女孩 搖身一變成為祖母般的老太太,超越了當下的時間與空間,塑造出一個更接近內在真實和理想的個人形象。這讓我想起Roland Barthes曾說:「攝影未必說某一事物已不存在,但必定說某一事物曾經存在。」弔詭的是Miwa Yanagi的〈My Grandmothers〉系列是在攝影未來,是否是存在的事實只能等待時間來確認了此後Miwa Yanagi以這種「老少女」和「衰老與青春」並存的意念持續的在作品中蔓延

【藝術家】謝德慶-用生命創作的行為藝術家


文/蔡政庭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謝德慶(1950年12月31日生於臺灣南州),美籍台裔藝術家,工作並居住於紐約。他曾為非法移民十四年,直到1988年獲得大赦。
    謝德慶於1967年高中肄業,由繪畫開始實踐藝術。在完成他的義務兵役之後(1970-1973),謝德慶在臺灣的美國新聞處畫廊舉辦個人畫展。此後不久,謝德慶停止繪畫,隨後開始了一系列行為作品,包括《跳》,在其中他折斷雙腳腳踝。謝德慶在接受船員訓練後,用其作爲進入美國的途徑。在1974年7月,他在費城附近的德拉瓦河(Delaware River)跳船。在美國的最初四年,在追尋藝術實踐的同時,謝德慶以洗盤子和做清潔工維持生計。從1978年至1986年,謝德慶發表了五件一年表演;從1986年至1999年,他做了一件「十三年計劃」,在其間他自藝術界的視野中退出。在2000年1月1日,謝德慶在公開報告中宣佈他使自己存活。他自那時停止做藝術。
藝術作品謝德慶最爲人知的是他的五件一年表演。
  • 一年表演1978-1979 (籠子)
謝德慶在其位於Tribeca 工作室裏,建造了一個11.6 × 9× 8 英尺的木籠子,並將自己孤獨監禁於其中一年。這期間,藝術家不交談,閱讀,寫作,聽收音機,也不看電視。
  • 一年表演1980–1981 (打卡)
謝德慶在這件作品中每小時打一次卡,一天打24次,持續一年。
  • 一年表演1981–1982 (室外)
謝德慶居於室外一年,其間不進入任何建築物,地鐵,火車,汽車,飛機,輪船,洞穴,或帳篷。
  • 藝術/生活一年表演1983–1984 (繩子)
謝德慶和藝術家琳達·莫塔諾在腰間用一條8英尺長的繩子綁在一起,卻相互不接觸一年。
  • 一年表演1985–1986 (不做藝術)
謝德慶不談,不看,不讀藝術,也不進入畫廊或博物館,只是生活一年。
  • 謝德慶1986–1999 (十三年計劃)
在這十三年中,謝德慶做藝術而不發表。這件作品從他36歲生日-1986年12月31日- 開始,到1999年12月31日結束。在千禧年的第一天,謝德慶在紐約的約翰遜紀念教堂(Johnson Memorial Church)做公開發佈,宣佈「我存活了」。

    在大四那年考研究所的時候,在與友人談天的過程中,所談及的一位藝術家。看了一些相關資料跟作品介紹,讓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閱讀到:「人類抑或生物,在持續不斷的執行某件事情以後,心靈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安逸感。」,聖嚴法師曾經把自己關在一間小房間裡,每日只食用少少的食物,期間內專注著念經文這件事情。
    然而,反觀我們所存在的生活,刷牙、洗臉、吃飯、睡覺、工作諸如此類的種種不也是一種反覆執行的動作?如果我們把每天刷牙的過程,用VIDEO記錄下來,是否也會覺得那是一種無聊且無意義的事情?
    我們用很長的時間在做些反覆的事情,用很長的時間上班下班,用很長的時間去尋找、愛上、離開一個人,用很長的時間讓自己的生活多了很不同種類的「反覆執行的事情」,然後當簡單的生活被這些事情弄得複雜的同時,我們又用更複雜的一些生活型態再更加去複雜這些事情,譬如:抽菸、喝酒、打麻將、上網、血拼等等,我們在某個程度下用這些生活型態去撫平自己的不安。我們用很長的時間去讓自己痛苦,再用讓自己痛苦所賺取的薪水,去購買讓自己快樂的東西,然後再繼續回到痛苦之中,不斷循環,我們把自己從簡單變複雜、然後在複雜中痛苦又推翻所有回歸到樸實,接著又繼續想辦法讓自己複雜。人生不就一直是這樣?
    謝德慶他的作品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在此不做過多的個人評斷,但是他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我認為都直得我們深切的去從內心去探討。



謝德慶作品「打卡」

謝德慶作品「戶外」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當代文本】《時代精神 I (Zeitgeist)》導演 Peter Joseph

黃拓維/文



還記得之前介紹過的《金星計劃 (The Venus Project)》嗎?
《時代精神》這部紀錄片的思想多源自於其中,《金星計劃 (The Venus Project)》與《時代精神運動(Zeitgeist Movement)》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時代精神I》紀錄片於2007年發表,至今已發表至第三部,探討了我們這個當下世界存在著諸多可能的真相,《時代精神I》並不只是陰謀論在嘴砲而已,相反的,嚴謹的提出數據資料進行推測乃至形構獨立觀點是有目共睹的,由於這樣的獨立觀點太過於衝擊與震撼,導演早已接獲不少生命威脅,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本片分為三個部分:
1.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史上最大謊言
2. All the world is a stage
全世界都是假戲舞台
3. Don’t mind the man behind the curtain
別去理會幕後黑手

全片大約122分鐘,務必睜大眼球小心觀賞。

【備註1.】
【備註2.】
【備註3.】

【紀錄片】《企業人格診斷書 (The Corporation)》導演 馬克.阿克巴(Mark Achbar)

黃拓維/文
在跟我說企業精神分裂這種鬼話之前請仔細用那該死的大腦想想,我們能用人的標準看待一個”企業”嗎? 而《企業人格診斷書》卻找來了一堆專業人士,包括反霸權學者喬姆斯基、導演麥可摩爾、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娜歐蜜克萊恩等與許多超級企業家正式挑戰這樣的觀念,以世衛組織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作為根據來診斷,到底,企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我們總是無法停止東買西買,然而,一件商品中究竟包含多少該死的事情我們也只能被關在一道道法的門外,雙手奉上貨幣不要問不要看,或許真能逃過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然而如果如《企業人格診斷書》診斷結果-----企業具有精神變態的性格這一事實來看,我們將很難置身事外。
【備註2.】
《企業人格診斷書 (The Corporation)》線上觀看 2/2
【備註3.】
《企業人格診斷書 (The Corporation)》導演 馬克.阿克巴(Mark Achbar)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