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藝術家】顏磊 - 有限的藝術項目






    在遍走了本屆卡塞爾幾個主要的展場之後發現,掛滿顏磊作品的場地是整個文獻展上為數不多需要排隊進入的展室,密集的圖像轟炸讓人猝不及防,在這間屋子里共有360幅畫作分別懸掛在天花板、牆壁,以及可推拉的儲藏繪畫的裝置裡,可以說顏磊近些年所做的相當一部分繪畫都被放置到了卡塞爾的這間展室裡,在其中我們發現了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英女王,故宮角樓,荷蘭畫家維米爾筆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藝術家的自畫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名人畫像,各類日常生活圖像,普通人的照片……顏磊的這個名為有限藝術項目的計劃在文獻展的100天裡,將每天發生一點變化。顏磊及工作團隊會陸續帶一些作品到卡塞爾的大眾汽車廠給畫面噴漆,將原本的圖像噴成單一色塊後再帶回展覽現場,這些圖像最後都將變成各種顏色的色塊重新掛回原來的位置,只有背後的簽名記錄著畫作被噴漆之前的名稱。
    不得不說,顏磊這次的項目呈現仍舊充滿了顏氏幽默和機敏,張力畢現。在看似沒有章法的各色圖像中,我想顏磊在選擇上必然是遵循著相當的內在的結構性,雖然拐彎抹角從來都不是顏磊的風格,但在作品中沒有緣由的單刀直入更是他堅決抵制的。在與顏磊並不成功的訪談中,他淺淺談到了圖像的選擇遵循一種直覺,一切與他的經驗相關的圖片,無論來源於哪裡,他所瀏覽過的圖像,拍過的照片,都被他收集了起來。當這些圖像被毫無線索可言的懸掛到你的眼前,卻意外地交錯了時空,讓人產生了思想的振顫,這些圖像與我們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它們真的對我們有意義嗎?
    而顏磊最終選擇將圖像覆蓋掉,既為這些機械化複製出的繪畫們找到了歸宿,同時也為自己的藝術觀念尋得了新的出口。這裡仍舊值得回憶一下顏磊這些繪畫的工作方式,他借助Photoshop軟件對數碼攝影圖像進行程序化、批量化加工。利用濾鏡工具分解圖像中的色域,並嚴格按照電腦的顏色庫標註編號,使得任何不具備繪畫專業素養的人按圖索驥地完成一幅顏氏方法建構出的繪畫作品,但到這個階段繪畫技術好與不好、是否本人完成、技術是否過硬早已不是顏磊藝術上的問題,他的創作已經區別於原來對繪畫手工性的強調,而是用繪畫完成的不尋常過程作為一種移情的修辭方式,在那個問題維度裡,它針對的是商業製度和藝術生產製度的強大慣性所提出的反叛和思考。而最終顏磊選擇讓所有圖像消失的舉動,或許是想通過消滅形象本身的方式,釋放日益被圖像和信息所累的我們,圖像終會消失,留下的只有毫無感情色彩的說明文字和留在大腦中的淺淺的記憶,有一天那記憶也終會消失。
    雖然這一屆的卡塞爾文獻展並沒有十分明確的主題,但整個展覽看下來,充斥著對既有經濟、社會體系的反思,而顏磊用他所喜歡的方式解碼媒體時代的圖像信息,一針見血地直指全球視野下的社會生態——浮華奢靡、權利角逐、資本循環……他的許多創作觀念來源於他對社會存在關係的敏感和對於時事熱點的敏感,同時他善於抓住矛盾重點進行創作,從他早期採用編號的形式來完成創作的方法,到這屆卡塞爾文獻展有限藝術項目的實現,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顏磊運用日常視覺的經驗和感受轉化為自己獨特藝術語言的強大能力。

本文來源/artspy藝術眼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藝術家】格哈德‧裡希特 - 我不希望模仿照片,我想創造出一幅照片。





        十九世紀,路易斯。達蓋爾(Louis Daguerre)發明了「達蓋爾銀版照相法」,改變了敘事性的藝術創作方式,讓肖像創作變得更為寫實地呈現眼前所見。而當攝影慢慢普遍之後,人們開始覺得這些照片太過於接近所謂的表面,已經慢慢無法填合內心對“寫實”的滿足;從另一方面說,「達蓋爾銀版照相法」的發明,對於繪畫發展的影響也更為自由,漸漸開始藉由攝影的基礎朝向多元性地發展與探討。 攝影的出現刺激了當時對繪畫許多既有印象,藝術家們因為攝影這道無形的高牆,一個個想從一千多年的繪畫印象翻越到未知的另一面,其中,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便是如此。
        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攝影繪畫」。這些「攝影繪畫」多是取材於廣告雜誌或是報紙上的攝影照片,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透過這些照片重製為自己思考過的“影像”,透過擅長的筆觸、顏色與光線來傳達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的企圖。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曾說:“影像是走向現實不可或缺的支柱。”他開始不斷地檢討、反省攝影與繪畫的關係,討論影像與繪畫的真實性。尤其是他剪輯了大量的業餘攝影、報章照片,大部份的「攝影繪畫」都取材於這些筆記,像是廣告設計的作業程序,預先計畫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所謂的“不帶有任何情感的影像作品”。在這些刻意抽離顏色的灰色系的「攝影繪畫」就像是新聞事件簿一樣,常帶有一種無關緊要的漠視感。不過,這是刻意的,就像大部份的廣告行銷一樣,對於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只是故技重施而已。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特別喜歡使用業餘的攝影作品,這部份沒有太多技巧或刻意的取景方式,卻有更直接、單純的效果,基於這些最客觀的紀錄來滿足一張「攝影繪畫」。
本文擷取/黑秀網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藝術家/特別篇】蔡大麥閒閒插畫 - 藝術家們,生活中難免會有很多相當狗屎的大小瑣碎事,偶爾不妨隨性畫個圖,開心最重要阿!!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插畫】我的家鄉不在這裡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藝術家】Carine Brancowitz - 用線條奏出青年的樂章


      法國藝術家 Carine Brancowitz 她從幼年時期就投入音樂與繪畫,長大後進入 Ecole Estienne 高等藝術學院主修繪畫、絲版印刷以及平版印刷。她利用紅、藍、黑三色原子筆,在有限的條件下完成這一系列描寫青少年的焦慮與純真的畫作。以簡單的線條完成複雜的細節,讓人很難不去注意她所描繪的細部場景與故事。她從幼年時期就投入音樂與繪畫,長大後進入 Ecole Estienne 高等藝術學院主修繪畫、絲版印刷以及平版印刷。


本文擷取/城市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