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藝術家】常陵-血肉之下的禪意



       常陵.1975年生於花蓮市.1978年隨父母移居淡水.自小隨父楊維中影響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1994年入伍服役,1996年退役時於花蓮文化中心發表第一次作品(楊維中.楊常陵聯展).同年赴法求學,進入法國國立藝術學院就學(Ecole national beaux-art de bourges),並開始接觸歐洲當代藝術2000年轉入法國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Ecole national superieur beaux-arts de paris)師學Christian Boltanski,Jean-Luc Vilmouth及Jean-Marc Bustamante.2005年開始常陵從社會的角度濃縮到原點,以人的基本構成透視這創作議題,血與肉,神經與觀念的聯結,以肉為出發點激發出五個議題,共稱為「五花肉」系列 。  (擷取自常陵'sBlog 關於我)
    
        旅居法國近十年,2005回到台灣,在短短的兩年,常陵就以其「五花肉系列」備受藝界矚目。「五花肉系列」是常陵在吸收內化了東西社會文化與政治思想之後,然後經過一連串的解構、分析再重組,把精華濃縮成身體的原點,還原肉體的組構因子,析釋出肉塊、骨架和血水,激發出包含五個議題:肉山水、肉花鳥、肉兵器、肉都市與肉宗教的「五花肉系列」。
  以血肉為繪畫表現的題材,始於17世紀的靜物畫及林布蘭,在西方藝術史上已有漫長的歷史。常陵畫面中堆疊狀似肉塊的形體,不難令人聯想到哥雅繪畫中「薩圖恩食子」的壓抑和暗藏的恐怖,又像是法蘭西斯培根那種令人瀕臨瘋狂的神經質,以及時空與意識失序的扭曲。然而與他們相較,常陵筆下的血肉,少了些肅殺的血腥味,卻多了些從容的禪意。
   封神傳裡描寫,挪吒刮骨剃肉把身體還諸於將之孕育的父母,又被太乙真人用兩隻蓮花和三片荷葉,輕飄飄地還了魂。古老的章回小說寫盡東方人對整個物理世界天馬行空的想像,也透漏血肉之於東方人的定位─它們不只代表著人身形而下的層次(原始本能的慾望),更甚者,肉身本應為自然之衍生。因此常陵以開天闢地之姿,用血肉為素材在畫布上潑灑出林木山水與飛禽走獸,意圖從宇宙之初一片混沌的無,建立一個慾望饗足的驚奇世界。  (擷取自也趣藝廊)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